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欧派看图网>社会新闻 >杂谈 > 毛泽东:李小龙真是个英雄!

毛泽东:李小龙真是个英雄!

查看:814 / 更新:2022-04-09 20:34

毛泽东:李小龙真是个英雄!

至今,李小龙仍旧在电影和电视传记片中延续着他的传奇,但最重要的是他牵动着每一个龙迷的心,活着的或已逝去的。这其中就有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这个中华民族的伟大舵手和武圣李小龙之间有何共通之处呢?

他们都曾用独特的方式宣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李小龙则在电影中一脚踢碎了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的牌匾,这个经典场景渗透出炽热的民族主义,无需翻译。这句话曾被张贴在殖民上海地一个公园的入口处,如今成为民族屈辱的象征。

事实证明,毛主席是这个功夫巨星的超级粉丝。

到1974年,毛泽东被检出患有白内障,医生建议他不要再阅读以免伤害眼睛。因此,他将注意力转向电影。在看了大量的像《林肯传》和《拿破仑传》这类名人传记片后,他渐渐的开始关注香港电影。

于是,为主席收集香港电影的任务落在了当时文化部副部长刘庆棠身上。他曾是中央歌舞团的芭蕾舞演员,后因成为江青最赏识的样板戏干将而声名远扬。

当时,大陆和香港之间没有文化交流,刘庆棠就乘坐飞机到广州寻求当地机构的帮助,但那里对此无能为力。最后就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梁威林请回广州商量此事。梁威林的一个朋友是香港的大律师,他是香港邵氏电影公司老板邵逸夫的好朋友。梁威林就通过这位律师向邵氏电影公司借影片。

邵逸夫开始并不情愿帮忙,有人说,他是怕自己的电影成了大陆政治运动的批斗对象。尽管如此他还是妥协了,并不知道观众的真正身份。被借走的电影中有三部是李小龙主演的作品,但由于当时中国政策的空前孤立,李小龙在大陆鲜为人知。

列孚,香港资深影评人,和我分享了一些细节,还纠正了关于那次事件的一个小误差。

邵氏电影公司的竞争对手之一嘉禾电影有限公司是李小龙最大的雇主,为何刘庆棠却到邵氏电影公司的片库里挑李小龙的影片。列孚曾试图向刘庆棠打听这件事情,但刘庆棠坚持说这些影片都是邵逸夫借出的。列孚分析这可能刘庆棠在数次一对一私下交流中的一个口误,或者邵逸夫是所有香港影片借出者的代名词,因为他的名气最大。

刘庆棠说,他会坐在毛泽东身边,一起看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和《勐龙过江》,看到精彩之处毛泽东就会兴奋得大唱赞歌。

毛泽东第一次看《精武门》后哭了,影片结尾时,称“李小龙真是个英雄!”。这部电影毛主席看了有两遍以上,在刘庆棠印象中,没有哪部电影能如此吸引主席,让他看上三遍。

到了要归还电影的日期,没人敢和毛泽东提这事,唯恐他又催促要看不让还。只有在他身患绝症时,才归还了其中两部。

想想看,如果毛泽东将他的称赞公之于众,李小龙可能会立刻在大陆民众心中树立起崇高形象,像雷锋一样,受到每一个中国学生的膜拜。但李小龙并不需要毛泽东来颁布英雄奖状,他已经是一个超越了国界的民族英雄。正如毛泽东观察到的,李小龙的电影,是正邪的较量,而他永远是正义的化身。他的表演让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几年前,我受邀于一个电影杂志, 提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明星。深思熟虑后,我投给了李小龙。如果你仔细分析,对他的褒奖之词没什么特别,他称不上是最好的演员,当然也算不上英俊,电影作品也有限。没错,他是一个出色的演技派功夫拳王,可我们所谓的功夫演员往往是从武术学校或戏曲学院里批量生产出来的,不是吗?但论综合水平,李小龙的实力远远超出银幕和功夫本身。他充满美学色彩的个性化演绎颠覆了亚洲男性的刻板形象。

对于一个亚州男性而言,想跻身于好莱坞电影并得到全球观众认可绝非易事。早年好莱坞银幕上的亚洲男性形象都是由非亚州男性扮演的,经过面部特技处理,他们的形象多为黄皮肤、斜眼、龅牙。比起男同胞而言,亚洲女性形象就谦和许多。尽管她们的戏份极其有限,但至少传递着有别于西方人的异国韵味。男人则被归结到低级乏味之列,要么是搞怪、散布歪理的圣人,要么是无耻之徒。

即使算上成龙,李连杰和周润发,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在好莱坞局促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但无一人像李小龙一样将亚洲男性演绎得如此深入人心(日本演员三船敏郎,黑泽民电影的中坚分子,曾有机会来展现,但他的戏路多为古装片,过分渲染的历史感很难让亚洲男性形象得到现代观众的认可)。而李小龙地运用武术的灵巧与机警展现了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抹去了以往亚洲男性在银幕上迂腐屈辱的印记。只可惜他英年早逝,王者风范如昙花一现。

前不久有一部新传讲述李小龙的青葱岁月。有趣的是,电影制片团队经过多方研究,发掘出各种细节来挑战这个功夫巨星以往的银幕形象。比如,他是个高度近视眼(你能想象李小龙带着厚厚的眼镜是什么样子吗)。青少年时期的李小龙有点害羞,他宁愿和自己的兄弟跳舞,也不敢去邀请自己第一眼看上的女孩。当然,他在街头打架斗殴那段,就更传奇了。

1950年,年仅10岁的李小龙第一次主演影片《细路祥》。我看过这部片子,他演的好极了,不夸张地说,和世界杰出的童星相比,他们不相上下。1957年,他在由经典话剧改编的影片《雷雨》中,扮演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弟弟。这是初出茅庐的李小龙在演绎事业的又一突破。捕捉到他早期电影的片段并不容易,但新传展现了一个多面手。若加以指导,他说不定会成为香港话剧界的佼佼者。

当听见李小龙在纪录片中讲英语时我很惊讶,虽然出生在美国三藩市,但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过的,重新回到美国已经19岁了,不得不承认他学得很快。

从电影魅力角度而言,我觉得他的风格更像詹姆斯·迪恩,或马龙·白兰度。但最终李小龙卫冕冠军。他高超的武艺发迹于香港,但风靡全球,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

他的影响力,无人能及,在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史上,也没有一人可以超越他。毛主席惊呼李小龙为“英雄”,真是一语中的。

baidu语民谚说“不是神造了人,而是人造了神。”事实上,我们很热衷于造神,回顾李小龙,我们常把他视为民族英雄、精神偶像,但却忽略他真正宝贵的精神——一个有自由思想的智者。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纪念李小龙,首先要明确的是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最大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我们当铭记的是他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诚如胡适所言: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

上一篇:

自从跳了广播体操任督二脉都打通了

下一篇:

2019胡润女企业家榜揭晓 前10名房地产业占一半

相关推荐

最新杂谈

标签大全